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企业文化 工投文苑

赶 集

发布时间:2021-10-25 阅读量:

□  赵斯雨

  今天天气晴朗,阳光和煦,农历逢六,盐场集。天才蒙蒙亮,两位农村老大爷便已来到青口盐场场区摆散摊集市区域,一边问候闲聊着,一边拾掇起看来是因赶早集,刚从地里匆匆起收的凌乱捆在一起的葱苗、瓜果蔬菜等,摆放在街道两边,待市而售。随着天逐渐放亮,集市摆摊的人陆续便多了起来,布满T型街道两边,盐场早起的人们穿梭于集市间,打招呼的、讨价论价的此起彼伏,整个盐场集市慢慢的热闹起来……像农历逢一、六盐场集,逢五、十宋庄集,逢四、九一沟集,逢三、八三沟集、逢二、七柳巷集……五天一轮转,已为盐场人尤其是老辈盐场人耳熟能详。

  盐场作为国营企业单位,本是没有集市的,后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盐业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盐场陆续有了商店、饭店,集市也便由乡镇逐渐扩展辐射到盐场,因地而名,大家亲切的称之为“盐场集”。

  小时候自行车等交通工具没有普及,盐场人到县城青口镇赶集,通常要在天还没有大亮,起早步行走十八、九里的路程。现在看来很是辛苦,与现在高铁快车、快节奏时代不同,那时整个中国生活节奏普遍较慢,人们耐心与时间同步。

  那时由于还没有执行计划生育,盐场各家子女普遍较多:两个、三个甚至四个子女都算是少的,独身子女基本算是凤毛麟角,五个六个子女算是一般,七个八个九个算是常态。计划粮是不够吃的,因此赶集的时候,往往便把家里积攒多日的鸡蛋、鸭蛋、鱼干等盐场土特产拿到集市上换些高价粮作为计划粮的补充,其次是购买些锅碗瓢盆等生活必需品。

  记得一次天还没亮,随父亲、母亲起早步行到青口镇赶集,走得又累又困时,父亲就会适时讲到了集市会怎么怎么热闹好玩,还有凉粉、果子(油条)等好吃的给以提神鼓劲。到了集市,等母亲将一篮子鸡蛋鸭蛋卖完后,已是接近晌午,父亲好不容易在拥挤嘈杂的人群里,找到一个现在印象中很简单的小吃摊位旁,买来凉粉果子,让早已饿的肚子呱呱叫的我,美美的吃上一顿。只是集市上人山人海,挤来挤去,父亲母亲一边要看护好我,一边要寻找购置碗盆等日用品,已没有闲暇时间找那适合小孩子的好玩去处,回到家时,已是下午两三点钟……

  所有来盐场集市摆摊的商贩,都集中在场部T型中心街道两边,向东西、南北露天延伸摆摊。像农具、工具、种子、瓜果蔬菜、鱼虾海鲜及相应干货应有尽有;像鞋帽服装、床上用品百货也占有一定摊位。盐场集市是临时性、开放式、没有固定市场摊位的,这决定了盐场集市没有乡镇、村委会有专门的管理机构、人员和规范的制度,管理约束集市商贩买卖经营,化解纠纷,也不用缴纳环卫费、摊位费等。来这里摆摊,是要讲究先来后到的,看似无序散乱随意占用摊位,那都是有固定摊主的,谁谁在那个摊位点摆摊,都已被大家刻印在脑子里了。一旦有新来的摆摊者,挤占以前老摆摊者的摊位,往往引起一阵不小动静争吵纠纷,而纠纷矛盾化解途径大多是在赶集人与周边商贩联合调解方式下,最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新来者被协调挪到新的摊位继续买卖经营。当然纠纷矛盾产生不止于摆集市的商贩之间,盐场的赶集的、溜街的、闲逛看热闹的,与商贩之间往往也时会产生纠纷冲突,这在集市刚在盐场兴起的年头表现得尤为突出:像谁谁摊点货物及运输工具堵住了人家门前道路出口,影响门店经营和进出;谁谁因在家门口受了摊主冷脸不忿而吵的脸红脖子粗情形也时有发生的…

  随着近年企业改革改制转型升级,盐场生产力的不断解放,场区社区化建设,盐场小附河绿化亮化工程实施、企业廉政文化广场美化亮化……场区场貌发生巨大变化,同时也带来了盐场精神文明建设和盐场人文化素质的不断提升。过去那种有时在集市因买卖而引起的争吵画面已成为记忆,如今盐场集市已完全融入盐场人的日常生活。徜徉在这露天开放的盐场集市里,相互打招呼、砍价、聊天,品味着盐场集市独特的韵味,让人倍感亲切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