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企业文化 工投文苑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通讯嬗变录

发布时间:2018-11-30 阅读量:

与改革开放同成长 与美丽工投共奋进

  彭正山

    七十年代末我在工区临时就业,那部黑胶木外壳摇把式电话机,是工区的主要家当之一,假如干部们都外出去,必须留人看守电话,那是接收上级领导指令的重要渠道,马虎不得。我也按照领导吩咐,经常担任看守电话的重任,有时也经常接到职工家属从外面打进来的电话,工作在盐场以外的家人回家一趟不容易,公交车只能通到猴嘴,从猴嘴再往家里,却要步行十来公里,因此,圩下的家里与猴嘴、新浦之间显得很是遥远。如遇职工想要联系外面的家人,先要摇通场部总机,再转盐务局总机,请盐务局的总机拨号,才能连接到市区电话,也是通过口口转达通告信息。遇到外线占线,还要一遍遍反复摇通总机,总机有时也很烦。我能帮着人们接打电话,没少受到乡里乡亲们的感谢和赞扬。我自己也偶尔用一下电话,与亲戚朋友联系一下,感觉挺好,很便捷。有的盐工出于好奇,尝试着摇起电话,见到果然有人应答,问他要接哪里,情急之下他告诉总机“随便新浦连云港”,总机哭笑不得,也被同伴传为笑话。改革开放以后,单位与外埠进行业务联系成为常态,电话沟通十分不方便,不得已采用电报形式,有时候我一天要跑好几趟邮局发电报,简单明了互通信息。

    1986年前后,台北盐场终于告别了使用几十年的摇把电话,添置程控自动交换设备,场内实现直接拨号通话,号码为三位数,话机有转盘拨号的,也有数字按键的,如果要接通市话,也不用经过盐务局总机,只要拨通场内总机,报上号码就行。连通电话的线路也由以往裸露的铁丝线改为电缆。原来一步电话一条铁丝线,改造后一根电缆能容纳几条、几十条电话线路,从那时起,普通职工家庭也可以申请安装电话,但随着用户不断增加,线路显得很紧张,行话叫“门子不够”,还需排队等待。仅过了几年时间,台北盐场的内线电话与中国铁通联网,通过总机接转电话逐步成为历史,号码由三位数到七位、八位,直接连通到全国甚至国外。周围邻居雨后春笋般地安装了家庭座机,好多亲戚朋友家都安装上了,米兰游戏家经不住诱惑,借钱凑够了两千多元,通过关系搞到了一张优惠券安上了座机。

    无线通讯开始兴起时,俺们普通百姓与那一两万的“大砖头”是无缘的,一般情况下是公费配给单位主要领导使用,或者是暴发户们标榜身份之物,在亲友忽悠下,花了几个月的工资买了部BP机,只能被呼叫,找个电话亭回过去,充其量也只是“半通讯”。同事间流传着一个故事,某君借朋友BP机玩玩,名片赫然印上传呼号,随着名片广而告之,被多年没有联系的几位朋友呼到,连续接到出礼邀请,一周之内出了三四份礼,真像哑巴见了娘,有话说不出。

    生活在提档,通讯也不断升级。自打用上手机以后,的确给工作生活带来了很大方便。随时随地掏出手机看看,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习惯,手机的费用在降低,手机的功率也不断增加。进入微信时代,开始时候听人家说手机就像一台电脑,我似信非信,并没立即接受,心想,那么大的台式电脑有时候卡顿,网络信号都时常中断,小小手机能替代电脑?但当我自己用上智能手机,开通微信,尝到了网络的甜头。两人之间视频连接,就像在对面讲话,过去连想都没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