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士成
上班途中无意间发现,市场门口、马路边到处摆起了卖粽叶的摊子,丝丝的清香若隐若现。近前一问价格还不便宜,薄薄的一把柴叶要两元,但买的人还不少。时光倒溯到十几年前,那时盐场人是不会花钱买柴叶包粽子的,田边地头、小沟河叉遍地是芦苇荡,到了季节,随时随地都能去打一把回来包粽子,真的是信手沾来。现在也许是蚊叮虫咬闷热难耐的环境缘故,也许是生活水平的提高,抑或是什么别的原因,人们很少自己再去打柴叶了,偶然看到,也大多是岁数大的人,一打一大袋扛到市场门口换那几个辛苦钱。
以前粽子的馅料很简单,就是糯米一样,讲究的放几粒花生米,奢侈的则放颗大红枣。包粽子时往往都是几户人家凑在一起,在妇女们嘻嘻哈哈的家长里短中,一个个的粽子如工艺品般呈现出来,那时每家包的粽子都特别多。煮粽子基本都是大草锅,锅底添点碎木头慢慢地煮着,随着屋顶炊烟袅袅升起,那种清香味越来越浓,也越传越远。
近些年,随着盐场经济融入地方经济,盐场人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上皆不可同日而语。就拿包粽子来说吧,现在是想怎么包就怎么包,粽子的馅料全凭自己口味的喜好,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现在的生活也许太好了,好东西吃多了,嘴也刁起来,许多人特别是不少孩子不喜欢吃粽子,老一辈的往往不理解,这粽子多好吃啊,米兰游戏那时还没得吃呢。或许总是生活在幸福中,慢慢就感觉不出甜蜜的滋味。说真的,现在的粽子真的特别好吃,可总感到舌尖上少了点什么,是包粽子的氛围,还是煮粽子的火候?不得而知。总之,缺了点什么,看不见,摸不着,怅然若失,别有一番心结。